非遗进课堂重在传艺育人,只有将非遗融入校园文化,使非遗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,赋予传统工艺更多的时代内涵,才能把非遗所蕴含的深邃文化底蕴和内在品质挖掘出来。
日前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反排木鼓舞”走进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,学生们在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精彩表演了“反排木鼓舞”,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。其实不仅是“反排木鼓舞”,近年来,台江县把活态传承与非遗文化保护有机融合,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“苗族多声部民歌”、“台江苗族刺绣”、“台江苗族银饰”等9种代表作传承重点向学校倾斜,一批“非遗”传承人进校园,通过“非遗”课堂、“非遗”竞赛、互动表演、带徒弟授课等方式,使非遗活力再现。
非遗进课堂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。非遗进校园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,一方面,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,学习非遗技艺,对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,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意义重大。另一方面,非遗进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非遗技艺,亲身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和特有的文化价值。
非遗进课堂能够提高学生人文情怀。把非遗融入校园文化,通过普及非遗知识,推动校园文化建设,培养学生对非遗的浓厚兴趣,不仅能够吸引和造就一大批非遗爱好者,从而改善和克服非遗技艺后继乏人的局面,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力人才保障,还能够带动和促进非遗文化的发展,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非遗进课堂使非遗活力再现。非遗进课堂重在传艺育人,只有将非遗融入校园文化,使非遗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,赋予传统工艺更多的时代内涵,才能把非遗所蕴含的深邃文化底蕴和内在品质挖掘出来,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,让非遗文化历久弥新。